于光影中解锁非遗古韵——两岸青年携手共创非遗短视频
作者:王桂亭、于光影中连子强(均系华侨大学海峡两岸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
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解锁重在加强两岸同胞在经济、非遗非遗文化、古韵共创社会各领域的两岸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近年兴起的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创作活动,成为一种吸引两岸青年参与的携手文化交流新形式。活动多以大陆相关高校、短视媒体机构、于光影中行业协会为主体,解锁邀请台湾青年群体赴大陆进行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非遗非遗短视频共同创作,由此增进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古韵共创认知,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两岸活动不仅为中华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青年也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两岸文化融合。携手
传承文化记忆推动两岸青年文化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各个社区和群体所认同,并被视为自身文化身份核心的社会实践、表达方式、知识与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和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与仪式、自然与宇宙的知识,以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增强民众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中国目前已有4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展示了中国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又体现了各地独特的风俗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非遗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不只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近年来,台湾民进党当局想方设法“去中国化”,试图割裂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结。实际上,无论台湾当局如何努力摆脱中华文化影响,两岸同文同种的事实无法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历史积淀。无论是传统节庆、民间艺术,还是手工技艺,许多非遗项目在两岸都有相似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具有共同的文化发展脉络。据统计,台湾祖籍闽南的民众占比超过70%。台湾传统文化与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相似性,如南音、布袋戏、歌仔戏等。中华文化特别是闽南文化在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民众基础,这就为非遗短视频共创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峡两岸影视人才交流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和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携手向未来:两岸非遗短视频创作营(2024)”,华侨大学发起了“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2024)暨短视频创作营”……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研习活动,使两岸青年在体验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真切认识到海峡两岸文化历史的共同根源,进而理解和认同自身的中华文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如敬天畏地、忠孝仁义、和谐共生和勤劳节俭等,不仅在大陆扎根深厚,也在台湾得到广泛认同。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演绎,这些价值观得以延续和弘扬,进一步增强了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
创新交流形式 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非遗短视频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展现出一种新奇而富有活力的文化传播形式。非遗短视频共创活动创新了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形式。以往的两岸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参访、座谈和文化考察等形式,参与者通常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这种浅层交流缺憾在于深度不足,影响力有限,由于缺乏充分互动,难以激发深层次文化对话。同时,由于参与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较弱,影响了交流的持续性和效果。而非遗短视频创作活动强调“主客共创”,参与者不仅是文化的接收者,也是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实现了两岸青年更深层次的交流。
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文化,不仅生动呈现了传统文化,还为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短视频以其简洁直观的特性,使得厚重的非遗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传达给观众。相比传统的交流方式,短视频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轻松分享,形成扩散效应,影响更多的两岸青年群体。这种新兴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使不同地区的人更易接触和理解非遗,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
具有丰富视觉元素和参与性的非遗项目更受欢迎,如民间曲艺、手工艺、传统节庆和饮食文化等。非遗短视频形式使一些原本冷门的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例如,泉州簪花民俗因演员赵丽颖在泉州拍摄的短视频而迅速走红,不仅吸引了大陆观众的关注,也引发台湾民众热情参与。这一热潮推动了泉州旅游业发展,并促进了与簪花活动相关的饮食、民宿和服饰等产业蓬勃发展。由于短视频,一些曾经小众的文化项目获得了广泛认可,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增进心灵契合 助力海峡两岸文化融合
心灵契合意味着通过多种方式消除两岸民众隔阂,增强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文化上的共鸣。两岸青年心灵契合过程可以概括为交往互动、认知理解和情感认同三个环节。各环节不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人与文化的互动。两岸非遗短视频创作活动,为两岸青年人创造了一个深度合作与同场竞技的舞台。在共同创作过程中,两岸青年从策划、拍摄到剪辑制作,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创意。这种合作模式促使他们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特长。在共创语境下,两岸青年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不仅加深彼此认知理解,更在相互支持和鼓励中建立了深厚情谊。
非遗共创活动不仅加强了两岸青年的情感联系,也推动了两岸文化融合。文化融合一般是从初步接触到碰撞互动,再到彼此适应和相互借鉴,最终形成深度的对话联结。文化融合不是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形成相互渗透的文化生态。非遗短视频创作鼓励两岸青年群体探索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现手法,许多年轻创作者将非遗与现代元素结合,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能够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这种创新不局限于短视频本身,还可能延伸到其他领域,形成新的文化现象和潮流,促进两岸文化的共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拓宽了两岸合作前景。两岸可通过文化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确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两岸合作也为非遗国际推广提供了机会,增进国际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欣赏,从而提升两岸文化软实力。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如联合推广、多语言传播、数字化应用、人才交流以及品牌建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走向世界,构筑两岸民众的中华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健康)
-
赖清德称“非核家园”不是民进党意识形态 蓝民代:反而证明台湾缺电多严重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图片来源:台湾“中天新闻网”)中国台湾网8月9日讯 据台湾“中天新闻网”报道,赖清德昨日8日)在主持“台湾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竟然宣称“非核家园”不是民进党的意识形 ...[详细]
-
北京通州警方通报:16岁男生校内伤3人,还涉嫌杀害2名邻居、打伤母亲
2023年5月15日8时许,通州公安分局接报一起学校内学生伤人案件。警方经工作,将犯罪嫌疑人张某男,16岁)当场控制。经查,张某于上课期间在教室内对同学张某某女,17岁)进行殴打,并先后将进行劝阻的老 ...[详细]
-
近日,“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首批名单出炉首批名单共有50个热门场景涵盖乡村休闲、文博艺术等十个类别在乡村游需求逐渐提升的今天包括天人山水、宝桑园在内9个乡村休闲新场景名列其中临近“5 ...[详细]
-
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从基因上找到原因,从基因角度看,有的人患病是天生的,但有的人也因为基因的原因,天生就不会得某种病,或长时间延迟某种病的发生。现在困扰全球很多老年人的一种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 ...[详细]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宏磊四月的新疆,绿意涌动,机遇如潮。从光伏电厂到智慧棉田,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处处跃动着青春的身影。当闯荡东南亚多年的创业者定居乌鲁木齐向中亚开拓市场、中 ...[详细]
-
2022年6月,上海警方在侦查一起集资诈骗案的过程中,为追查资金流向挽回经济损失,发现被非法募集的资金居然被用于在某网络直播平台充值打赏主播,资金量接近1亿元。警方调查发现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充值打赏 ...[详细]
-
...[详细]
-
2023年5月9日,前来漩口中学遗址参加悼念活动的学生。这里是映秀镇乃至汶川县目前留下的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地震遗址,“5·12”大地震造成漩口中学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 ...[详细]
-
...[详细]
-
2023年5月15日,波兰华沙空军基地,波兰国防部长布瓦什恰克中)在接收第一批美制海马斯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后的仪式上与士兵交谈视觉中国/图)近日波兰总理表示,波兰希望加入北约的核武器共享计划,作为对俄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