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医生:两岸医生可以取长补短
来到大陆,台籍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医生医生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的两岸朋友、凝聚了新的长补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台籍热情和温暖。他们是医生医生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两岸“传播者”。两岸青年声音,长补你我共同倾听。台籍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青听·两岸》融媒体栏目,医生医生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两岸真实声音。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 (马壮 陈文韬)救死扶伤、长补悬壶济世、台籍仁心仁术……在行医的医生医生道路上,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揣怀梦想来到大陆学医、两岸从医。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台籍医生丁文蕴、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台籍医生陈栢叡、北京灵兰中医诊所台籍中医师刘元媛,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两岸医学领域异同。 2008年,来自台北的丁文蕴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协和医院,目前是一名整形美容外科医师。 在北京生活21年的她,称自己是一个台湾人中的“老北京”。虽然两岸沟通习惯存在不同,但她也慢慢习惯了“北京大妞”式沟通方式,甚至还有了儿化音。 医患沟通是一门学问,在工作中的丁文蕴更注重与患者用温和的方式沟通,她认为在患者处于比较难过的状态时,温和的语言会让患者更温暖,也能让患者对医生更加放心。她肯定,将台湾民众的语言习惯用在和患者沟通上一定有好处。 步入职场这些年,丁文蕴还观察到,在大陆从医会有更多的平台可以选择,而且大陆的病例数量在体量上比台湾要多得多,这有助于积累更多的从医经验。 同样曾在北京求学过的台籍医生陈栢叡,因为爱情选择到福建从医。他提到,毕业后选择来福建工作,不仅是因离台湾的家更近,也因为福建具有“闽台一家亲”的优势。尽管陈栢叡长期在大陆的公立医院工作,但他对台湾岛内的医学界也有所了解。在他看来两岸的医疗环境存在着较大不同。 在台湾,医院更多以民营为主,而大陆则不同,公立医院数量更多。陈栢叡认为,大陆的医疗是偏公益性质,是一个民生的“最后防线”。 医疗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两岸民众在就医选择上也存在不同。陈栢叡说,台湾民众在生病时一般会优先选择去诊所、民营医院,而在大陆,公立医院的患者较多。 两岸医疗背景的差异,在陈栢叡看来却是好事。正如他说,“可以取长补短,让两岸的医生们一同携手,我相信对于两岸的同胞来说,都是更有福祉的一件事情。” 台籍中医师刘元媛,自幼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回忆起自己来到大陆的初衷,是想来中医的起源地学习中医。 提及两岸在中医领域的异同,刘元媛坦言,理念虽有碰撞,但却可以提供更多的启发。在台湾,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是用来康复、调养、偏养生的。例如,台湾民众在感冒后会优先选择看西医。 刘元媛说,大陆的中医则是可以和西医并肩站在救治病人的一线,大多数患者也很认可中医。她认为可以将台湾中医康养的概念和大陆中医的技术进行结合。 据她观察,两岸医生在和患者沟通上也存在不同。她认为台湾医生最大的特点是说话语速较慢,而大陆医生和患者沟通更注重效率。她解释,台湾医生的说话习惯语速较慢,需要和患者充分沟通以便了解更多病情。但也会造成诊疗时间久,能够服务到的患者会比较有限。 两岸的医生在工作习惯、观念上虽存在不同,但正如刘元媛所说;“大家可以一起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展望两岸中医发展的未来,她提到,两岸的中医师要常交流,及时更新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才能够携手走向国际。(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要为自己利益反“台独”,莫做美国利益的“冤死鬼”
- 日照车主看过来!这样做可申请减免交通违法记分!
- 山东海洋文旅公司:提高环境承载力 打造宜居宜游城
- 我市部署《日照市茶叶志》编修工作
- 外交部:敦促立方回到一个中国的正确轨道上来
- 日照发布诈骗信息预警:提醒您捂好钱包,谨防上当
-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子村:恶俗婚闹一招解 文明迎亲十一载
- 日照山太基地完成首例跨境飞机喷漆
- 台湾艺术家杭州探梅 画中“常客”生共情
- 市人民医院成功抢救2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 日照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 莒县强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就加方祝贺台湾地区选举事发表谈话
- 长城汽车首批自主配套项目签约
- 园林扮靓生活 城市更有温度
- 你知道吗?日照有一种免费服务叫法律援助
- 要为自己利益反“台独”,莫做美国利益的“冤死鬼”
- 工商银行日照分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
- 全市创城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会议召开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