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资金池影子?虚假宣传?现金理财收益超4%背后的玄机和争议

资金池影子?虚假宣传?现金理财收益超4%背后的玄机和争议

2025-05-08 01:42:59 [科技] 来源:光速调查晚报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资金银行现金理财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小高潮,池影超背出现了一大波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4%的虚假宣传现金玄机产品,甚至收益率突破5%的理财产品屡见不鲜。肉眼可见,收益市场热了。后的和争

这种收益率让市场其他类型理财产品都黯然失色。资金与其他机构的池影超背资管产品横向比较,也有一些每日开放的虚假宣传现金玄机债基收益率与现金理财当前的收益率相当,但是理财波动却比现金理财要大,时不时地还会出现当日负收益率刺激一下投资者的收益神经。而现金理财这个品种,后的和争凭借其高收益、资金低波动,池影超背一骑绝尘。虚假宣传现金玄机

在利率下行、市场不振而大量投资者仍然难以接受风险收益较高的产品的背景下,这些产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多重需求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了部分理财公司的规模增长。

收益高,流动性好,看起来这些产品不错,但不少理财同业表达了被卷的极大“焦虑”。“这些收益很扎眼,但是否可持续?都这么卷,我们怎么竞争呢?”

超4%这背后是怎么实现的?以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有合规风险,我们展开了调查。

争议平滑信托

多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中收益比较“惹眼”的现金类产品,包括现金管理产品和最低持有期产品(过了最低持有期就可以每日申赎),做高收益有自己的“技巧”。有些依靠不断新发产品,在初期规模较小时的时候,用底层专户积累的收益给到这些小规模产品,很容易就能做高“近7日年化收益率”,快速吸引客户资金,但资金进来之后产品规模扩大,这些产品的收益率又会回落。然后再通过新发高收益产品招徕客户资金。

在日开产品中,有一个工具被普遍使用,即平滑信托。平滑信托积累的收益,给到新发的小规模产品,把收益释放出来去揽客。但客观上,这样做形成了一个隐形资金池,帮助不同理财产品之间调节收益,形成了资管新规要求产品净值化管理之外,一个较为隐蔽的灰色地带。

不管是“底层专户”还是平滑信托,其实质都是银行理财通过信托通道设立的一个信托专户,若干个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同一委托人,该账户扮演着这若干个理财产品“蓄水池”的角色,进行削峰填谷的操作。

“本质上把客户的收益转移给了另外一部分客户,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是假的。”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投资经理对记者直言,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大行理财公司都在试水这种做高收益的“捷径”。

他认为,这有新型资金池运作模式的影子,资金池的特点是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平滑信托是所有的资产混在一起,产品不断申购赎回,产品期限比债券期限短,基准可以随时调整以便于把收益隐藏或者释放出来“分离定价”,可以实现在产品间调节收益。

事实上,理财子公司本身也有一些调节产品收益的做法,例如“计提超额回报”。定开和封闭式产品,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的部分,都会每日计算并计提超额,也有类似平滑信托的效果。比如,目前收益5%,基准4%,超过1%的部分被计提一半超额,客户看到的是4.5%的收益,明天收益不够了,0.5%的管理人计提的超额会还回来。但“计提超额”是没有合规问题的,因为合同明确写了这种机制,而且只是在定开产品、封闭式产品的周期内做超额计提,收益最终都是同一拨客户的。

其实理财子公司从来不讳言平滑信托的机制,也有理财子公司将其应用在养老产品或者长封闭期产品中,但前提是,产品无论涨还是跌,最终的收益都是属于同一个客户。

但是平滑信托应用在现金理财是另外一个情形。很多产品用一个平滑信托,平滑信托设置一个基准,今天超过基准就把超额收益藏起来,明天低于基准就补回来,基准还可以每天都变,以实现收益需要。此外,日开产品用平滑信托,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客户申购和赎回,客户如果赎回了,藏在平滑信托里面的收益就属于剩余客户,对前后赎回的客户来说,存在不公平。

“资管新规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提出‘三单’(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管理要求,但是平滑信托巧妙地避开了资管新规,导致资金池重现江湖。”一位合资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一家基金公司的现金产品还是个位数,但是有些理财公司已经做几十个现金产品了,监管的难度也非常大。

一位信托业人士对记者指出,在这种模式下,多个理财产品作为同一个资产管理信托的委托人,实现理财之间的收益调节,不少信托机构都在做类似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截至三季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2.64万亿元,同比增幅7.45%,连续6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多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表示,信托业在资产端合规要求提升的情况下实现规模增长,与银行理财合作的这种资产管理信托“功不可没”。

虚假导购?

行业内人士对这种操作,认为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第一,一旦规模下降或者出现大规模赎回,抑或出现债市剧烈调整时期,理财产品如果出现大规模浮亏,信用风险不断累积之后,很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产品实际收益“原形毕露”,最终受损的仍是理财产品的最终持有者。此外,容易引发风险在多个金融机构间互相传染。2022年11月也出现过债市波动调整,当时也有出现踩踏现象。

第二,资管新规好不容易拆掉的资金池,结果通过平滑信托复制了资金池的套路,换了个“马甲”归来,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第三,在债市上涨的时候把收益提取出来,在跌的时候把收益回冲进产品,相当于拿前面客户赚的钱去弥补后面的客户,其实对于投资者不公平。

第四,至少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刻意做高的现金理财收益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后面还会回落下去,客户在购买理财的时候看到的收益实际上根本无法兑现。

第五,现金理财如此吸引客户,含权产品、长期限产品根本没有希望从竞争中胜出。客户风险偏好不断被拉低,R3-R5的产品根本无人问津,资金集中在现金,没有办法真正进入权益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引导理财中的中长期资金入市也很容易成为空谈。

“我们做投资的也是很失望,虽然客观上维持了产品的收益不波动,但是虚假净值、资金池又拉低了行业的底线,又存在监管套利的行为。而且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在浮现,一家这样做,其他家只能去复制,不然规模上就会掉队。”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这样下去大家都没有心情做好投研,做好资产配置,被迫参与“卷数据”的恶性竞争。

也有理财子人士表示,这样做不利于与国际资管市场接轨,“资管新规要求净值化,其实一方面是为了防风险,另外一方面是为了金融市场更加国际化,但是这些套路外资是真的看不懂,可能会望而却步、退出竞争。”

也有一些理财子公司的高管隐晦地表达出对当下现状的担忧。

亦有来自银行理财行业的专家指出从整个产品趋势来看,经历了市场两三年的变化,银行理财资金越发集中于短期限产品,尤其是类现金理财,而包括固收+、混合、含权益的中长期产品整体规模呈现下降趋势。这极大限制了理财资金做权益投资发挥的余地,因为现金产品基本是不含权益资产的。“长期来看,还是希望固收+产品成为我们产品货架的压舱石,而不是流动性较强的现金产品,我们也可以延展产品线,做一些权益投研的布局。”

“现在理财做规模,大家都靠现金理财,我认为这不是真实力。”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也如此表示。 

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无奈和“良心”

但银行理财以及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都面临着无尽的无奈。

2022年末受债市大幅波动影响,银行理财破净率一度达到21.23%。彼时,尽管政策层面和行业、机构层面已经按照资管新规实现了净值化转型,市场也始终在进行投资者教育,但是理财客户由于其本身特性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新的现象,出现了大面积投诉事件,银行理财公司面临很大压力。这种压力也在随后的经营和产品设计、营销中始终存在,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符合监管要求、同时兼顾规模增长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理财公司面临的核心难题。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追逐低波稳定性成为迫切需求,以至于买存款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一些专业人士也认为,应该要允许金融机构采取一定的创新投资方法,努力为客户提供低波稳定性产品。不过,这个方法需要有一定的合规性。

刚刚过去的2023年,银行理财破净率大幅下降,产品波动也趋小。据21世纪资管研究院此前的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5日,仅4.7%的理财产品破净。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也越来越小,纯固收类理财产品2023年最大回撤的平均值为-0.14%,相比2022年最大回撤-1.42%回撤幅度明显下降。回撤幅度也明显小于其他类型资管产品。收益上存续公募理财产品2023年平均回报(累计净值增长率口径,下同)为2.73%,其中有93.8%的理财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9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沪指全年下跌3.7%;深成全年跌13.54%;创业板指全年跌19.41%。在全市场2300只股票型基金中,1855只产品收益率为负。

相比于基民亏钱基金赚钱的惨状,银行理财为客户交出的这份答卷应该说相当有“良心”了,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人在转型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不过当下的局面是否能够持续,能持续多久,其中存在怎样的隐忧等,理财客户未来会面临哪些变化,仍然是未知数,需要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

(本报记者杨希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社会)

推荐文章
  • 千帆竞出!广东两万多艘应休渔船同步启航丨南方+视频

  • “两节”期间日照首发杭州方向临客列车

    “两节”期间日照首发杭州方向临客列车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近日,记者从日照火车站了解到,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日照火车站将首次开行发往杭州方向的临时旅客列车。日照自1986年元月开通铁路运输业务以来,只有发往北方向和西方向的旅客列车,近2 ...[详细]
  • 日照市党政考察团赴鲁南考察侧记之一

    日照市党政考察团赴鲁南考察侧记之一   本报记者 王均薇  4天来,从县域经济全省第一的滕州到鲁南其他县区,处处可见的“大体量”、“重磅级”特大项目,不禁让人感叹:“兵强马壮”的县域经济,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大鲁南。  产业兴则县域强,县域 ...[详细]
  • 11岁女孩现场作沙画展示日照美

    11岁女孩现场作沙画展示日照美  本报记者 孟凡虎  9月23日,首届日照文博会日照日报社沙画展区,一个小女孩站在那里安静地作沙画,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这位11岁的小女孩叫侯懿铭,学习沙画仅一个月。  沙画是一门独特 ...[详细]
  • 两次抗诉,“反杀者”仍被认定故意伤害

    两次抗诉,“反杀者”仍被认定故意伤害 张黎明在家中用钢叉模拟“自卫”时的情形。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图)“反杀者”张黎明再次被认定防卫过当,因故意伤害罪获刑。十一年前的一个深夜,在湖北省天门市汉江边的一个村子里,张黎明用铁叉刺伤了前来要钱 ...[详细]
  • 市园林部门迅速开展雨后河道清理工作

    市园林部门迅速开展雨后河道清理工作      9月21里晚的强降雨,对市区内河流的部分河段影响极大,特别是流经新市区的沙墩河河水溢出河道,使一些城市绿道的观光桥等设施遭受破坏。9月22里上午8点,记者在沙墩河滨州路至烟台路段和沙墩河水墨 ...[详细]
  • 日照口岸六种产品检验量居全国第一

    日照口岸六种产品检验量居全国第一     本报讯(记者 王仕瑞) 9月18日,记者从日照检验检疫局开展的“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获悉,日照检验检疫局检验的进口铁矿石、镍矿、木片,出口水泥、柠檬酸和生丝居全国质检系统第一,检验的煤炭、大豆 ...[详细]
  • 看孩子们如何“变废为宝”

    看孩子们如何“变废为宝” 如您的孩子有创意作品请和我们联系本报记者 王仕瑞 实习生 凌莹  金海岸小学的科技馆内,放置着近百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它们可都是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制作而成。  9月18日,记者走进这个科技馆,听小制作的主 ...[详细]
  • 中泰缅老四国警方启动合作打击赌诈集团专项联合行动

    中泰缅老四国警方启动合作打击赌诈集团专项联合行动 8月15日至16日,中国公安部、泰国警察总署、缅甸警察总部、老挝公安部在泰国清迈联合举行针对本区域赌诈及衍生的人口贩运、绑架、非法拘禁等犯罪的专项合作打击行动启动会。各方决定,在泰国清迈共同建立专项行 ...[详细]
  • 200余株桂花植物园内展秋韵

    200余株桂花植物园内展秋韵 9月18日,日照市植物园内桂香阵阵,200余株树龄百年以上的桂花齐齐亮相植物园,竞相为日照秋韵添彩。与此同时,日照市首届桂花展开展暨日照市桂花协会成立。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桂花绽放枝头,游人络绎不绝,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