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就想去碰一碰丨不惑 2024
王小鲁。鲁事农健/插画
踏入古稀之年的关国丨王小鲁仍然活跃在公共平台,向大众传达他对经济体制和改革问题的计民思考。
自1998年起,想去王小鲁担任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碰碰这一身份伴随至今。王小问题他身上另一标签更为人所熟知——中国首位研究灰色收入的鲁事经济学家。他先后三次发布研究报告,关国丨令“灰色收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计民焦点。
王小鲁与《南方周末》的想去缘分恰好始于他和团队有关“灰色收入”的研究。2010年,碰碰王小鲁拿出第二份灰色收入调查报告,王小问题国家高层公开表达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鲁事决心。2010年8月,关国丨南方周末记者征得王小鲁同意后,将报告择要摘编并刊发。这份报告比2007年发布的首份报告样本范围更大。2013年,《南方周末》再次刊发王小鲁团队的第三份灰色收入报告。
那时的王小鲁高挑清瘦,一头浓密黑发,戴着一副无边框方型眼镜。正值《南方周末》创刊四十周年,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的一家咖啡厅再次见到王小鲁,他已头发花白,不再浓密,不变的仍然是那副眼镜。
回答问题时,他总是单手托腮思考片刻,再用轻缓的语调,徐徐讲述四十余年的学术心路。
关注农民吃饱饭
南方周末:1968年你下乡插队时仍坚持读书,你说面对现实困惑,希望从书里找答案,你有遇到书本解释不了的问题吗?
王小鲁:下乡时我只是个初中生,毫无社会经验,对很多社会现象感觉困惑,难以解释。下乡后,碰到的问题就更多了。当时以为人民公社制度多么优越,但实际上看到的是很多农民贫困、吃不饱饭、生产缺乏积极性。
那时大量知识青年下乡,就那么点地,产量又低,再加多少人,产量也不增加。年成不好时地里就是不长粮食。我一边干活一边在想这些事儿。想来想去,还是当时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读书,也是希望解答我的困惑。由于特殊时代背景,当时能找到的书有限,我在插队之前就到处找书看,插队时也带了一些容易找到的书到农村,比如资本论、马列主义的书籍。但德文翻译过来的内容,生涩难懂。我常常反复读,一边读一边和自己讨论。或者和作者讨论,把自己的理解、质疑都写在书边。读书会促使我往更深处思考。
当然,更多事情是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读书更多是一种思维训练,让我养成一种思考习惯,真正的答案还是需要从社会现实中去找。
南方周末:你在农村待了8年,什么时候
(责任编辑:能源)
-
世界卫生组织15日表示,多国猴痘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于去年7月宣布,在全球多国传播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目前可以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在 ...[详细]
-
484人抢一个“饭碗”!2019年秋季厦门市事业单位市、区联合招聘,27958人过审东南网10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厦门集美区教育事务受理中心的“办公室职 ...[详细]
-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卫琳)昨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轨道3号线过海段工程。市政协主席张健、副主席陈永裕、秘书长张仁苇参加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林德志陪同视察。张健 ...[详细]
-
厦门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昨提请审议东南网10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厦门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昨日 ...[详细]
-
听见南腔北调的真故事,遇见南来北往的社会人。南方周末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南周播客《社会人》。本期嘉宾是一对视力障碍夫妻,他们相识相恋,走入婚姻,却发现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视障 ...[详细]
-
赶不上火车成了求助最多的警情海西晨报讯记者 白斌斌 通讯员 李越)没有预留足够时间,等到了火车站,已经停止检票。国庆假期期间,厦门铁路公安处辖内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四地市沿线各车站派出所共接到49起 ...[详细]
-
明代《万里海防图》亮相厦门东南网10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曾宇姗)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厦门的地图之一《万里海防图》,亮相厦门。日前,致敬百年历史、向国庆献礼的“One-mall ...[详细]
-
东南网10月15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10月15日上午,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的“@厦门”2019厦门文化旅游推广季活动在胡里山炮台精彩启幕。活动在歌舞《厦门人家》中拉开帷幕, ...[详细]
-
...[详细]
-
螃蟹总重量为1.29斤绳子重量0.49斤东南网10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叶晓菲 通讯员 吴丽丽)近日,翔安区新店市场监管所开展螃蟹绑大绳专项检查,执法人员在翔安大嶝旅游市场发现一家餐饮店的螃蟹被&l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