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想知道,究竟是谁在生二孩?
2024年8月9日,知道湖北武汉,究竟市民在汉口江滩与“一家五口”雕塑合影 (视觉中国/图)
两个不同世代的生孩女性决定研究城市里的二孩家庭。
蒋莱生于1970年代末期,知道是究竟一个“00后”孩子的母亲,在她生育的生孩21世纪初,普婚普育和隔代养育是知道社会主流,过了28岁还未结婚的究竟会被称为“剩女”,不生育则被视为自私,生孩或是知道生理有缺陷。
沈洋呢,究竟生于1980年代中期,生孩是知道一位二孩妈妈。在她生育的究竟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0.6,生孩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31.66岁,她也成为家族同辈中唯一生育了下一代的人。生育已经成为一件需要勇气的事——这意味着高额的养育成本和大量的时间投入。母职惩罚、生育损伤和不婚不育的声音齐头并进。
她们的研究从2015年初开始。彼时全面二孩政策尚未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正在做女性领导力研究的蒋莱发现,无论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女性总是受困于中下层,难以晋升,她们身上始终绕不开的话题,是生育和育儿。她和沈洋都很好奇:生育二孩及多孩的女性都是哪些人?她们为什么生?生育后,对她们在职场上的影响有哪些?
这项研究持续了六七年,她们访谈了四十余位城市中产女性,她们大多接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其中半数以上是二孩及多孩妈妈。这些女性都曾是职场妈妈,其后或由于育儿压力,或出于个人原因,一部分人回归了家庭。
这些女性生育二孩的原因各种各样——恐惧“失独”、“希望孩子有个陪伴”和“避孕失败”是她们最常提及的。让沈洋惊异的是,“过去看西方的文献,那些愿意生二孩的女性可能是由于丈夫参与更多,但是我做了访谈之后发现,爸爸参与育儿的比例普遍偏低,受访者生二孩的理由与丈夫是否参与育儿关系不大——这背后受到很深的父权制的影响。”
沈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
蒋莱和沈洋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二孩随母姓的家庭,女方家庭通常对小家庭在经济上、育儿安排上付出得比男方家庭更多,这可以说是在父权的制背景下,由于女方家庭提出了反传统要求而进行的过度补偿。这些发现被蒋莱和沈洋集结成书《新生育时代》,于近日出版。
有意思的是,研究进行期间,沈洋也从一位尚未生育的女性,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五年前,目睹丈夫的家务劳动投入,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决定生育二孩,是因为她在工作上感觉碰到瓶颈,“想生个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与她笔下的受访者一样,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陪伴,“等我和丈夫百年之后,她们可以携手迈入我们没有机会经历、也没有能力预测的未来。”
我们的对话从城市中产妈妈生育二孩的原因开始,谈到了她们日常需要的支持体系、心中理想丈夫的模样,也谈到二孩实践中的具体困难、母职惩罚,以及多孩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就像她们在书中所写的一样,“在对生育女性的要求远远超过支持的转型时代,在家庭友好、妇女友好、生育友好文化任重而道远的阶段,探讨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反思两性角色与父职母职的差别,不仅能推动性别平等的加速发展,也为生育带来新的理解视角。”
蒋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
南方人物周刊:既然女性既要主外,又要主内,你们也在书中指出,目前国内0-3岁的托育机构普遍缺失,她们为什么还想生二孩?
沈洋:很多受访者都提
(责任编辑:民生)
-
2025年3月11日下午3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现场。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财政部对我们的建议非常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会后回忆,“我在会上提出的建议,没过两天就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近日,我市120急救车辆调度应急指挥平台,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目前,国内120多通过光纤连接的电脑网络对入网医疗机构急救车辆实施指挥调度,各医疗机构实时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 11月12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一行来我市检查粮食工作,副市长万同陪同。 检查组一行深入到市军粮供应中心,市粮食储备库等地,查看了粮食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粮食质量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11月11日,我市召开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孙海亭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焕涛传达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副市长解世增主持会议。 孙海亭要求, ...[详细]
-
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放大开放优势,书写新时代“西游记”丨中国市长说
2025年3月10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一家塑编企业工人在赶制外贸订单产品。视觉中国/图)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连云港市地处陆海交汇枢纽,还有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等加持。202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 11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题举行报告会,并邀请市委党校有关专家作了专题辅导报告。 报告从学习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宋国安时衍波)连日来,日照实验高中体育健儿捷报频传。在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上,该校胡良楠同学代表日照市在女子跳远比赛项目中以5.94米的成绩荣获金牌;在山东省体育局举办的“2010年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娟) 11月10日,全市政协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对2009年度-2010年度在全市政协宣传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市政协研究室等5个先进单位和韩建功等13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据悉,本届 ...[详细]
-
“断层式”领先,陈芋汐、全红婵包揽跳水世界杯女子10米台冠亚军
北京时间4月6日,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女子10米台决赛,中国名将陈芋汐、全红婵断层领先,包揽冠亚军。陈芋汐以419.35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全红婵以414.40分的成绩摘得银牌,英国选手以337. ...[详细]
-
本期嘉宾:许崇文(日照一中校长、党委书记)本报记者 王娟 2011年全市预计有高考生近2万人,但获得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并有可能获北大降30分录取的人只有一个。 日前,这个幸运儿正式浮出水面,她就是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