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六七小时横穿两次上海,三位上班族曾经的极端通勤
在极端通勤中,每天每一趟交通工具都要精确时间。横穿 (农健/图)
除了身份证开头的两次数字,家人世代生活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上海金萱觉得,自己其实很难与“上海市民”这个身份产生联系:30岁的位上金萱不会说上海话,她所生活的班族地方,出了门是曾经一条两车道的马路,把一个又一个建着低矮小屋的极端通镇子串起来,每个镇子之间,每天还有成片的横穿工厂和绿油油的农田——也有新建的商品楼盘,挂着“公园级生活”的两次广告吸引买家。
如果从家门口出发,上海前往印象中那个上海,位上金萱要先骑上一段电动车,班族来到镇汽车站,曾经在这里换乘高速巴士,到达50公里外的虹桥机场站转地铁,坐26个站,出站搭乘园区班车,下了车再步行一段距离,总共走上100公里,单程花费近3个半小时、票价18元。
2019年5月,金萱决定转行,从金山区工厂里的质检员变成杨浦区的写字楼白领,这段100公里的路,是她要跨越的第一步。一周5天,每天往返200公里,至少6个半小时,她走了近一年。与之对应的是她每月拿到手的工资:4125元。
她原以为自己只是这个超大城市中一个小小的褶皱,直到2022年9月2日,她把这段上班经历发上社交网络,立刻登上微博热搜。“之前看网上其他人分享的通勤时长,都是来回2-3个小时,当时觉得,应该没人比我的通勤更长了。”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但很快,金萱的朋友认出了她,将她拉进了一个金山的通勤群。她才意识到,原来周围有很多同龄人和她一样,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极端通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44个主要城市中,单程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者”总计超1400万人,占比达13%。而在上海,这个数值达到了18%。
在“北上广深”4个超大城市中,平均通勤的空间半径为38公里,这代表了城市交通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对个体通勤者来说,平均通勤距离为9.4公里,远超单程距离不高于5公里的“幸福通勤”标准。报告统计发现,2021年,上海市的平均单程通勤耗时为40分钟,较2019年减少两分钟,平均单程通勤距离则达到9.5公里,两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二。
该报告的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数据应用与创新中心主任付凌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极端通勤,不仅降低通勤者自身的生活品质,也在增加城市运行成本,如加重交通拥堵或者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在城市的规划、建设或管理中,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 ·厦门已连续52天无雨 干燥天气啥时能“解渴”
- ·积极建言助推轨道交通建设 为厦门经济特区事业发展做贡献
- ·厦门鼓励景区推行夜间门票制度 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 ·狙击五一民宿涨价毁约潮
- ·厦门软件园启动秋季专场招聘
- ·厦门开展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专项整治 六种情况可举报
- ·国庆长假项目建设不停工 福厦高铁厦门段建设快速推进
- ·苏州科技大学就凌晨发考研通知致歉
- ·厦门秋季平均招聘月薪8706元 十大高薪行业出炉
- ·厦门湖里新增一小区卫生服务站 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
- ·厦门海沧:孝老爱亲 新阳街道老年文艺进社区活动举行
- ·两轮车换电池,为何中国铁塔能成为行业老大?
- ·厦门湖里区穆厝村周边将添一所幼儿园
- ·厦门秋意渐浓风力大 市民晚上要注意添衣保暖
- ·海洋黑科技11月登“鹭” 开通三条免费接驳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