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话融合)台湾学霸姐妹花的苏州“心”想事成

中新网苏州12月31日电 题:台湾学霸姐妹花的心苏州“心”想事成
中新网记者 钟升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在2023年的成绩,徐博翎、台青徐嘉颢会选择“‘心’想事成”。话融合台今年,湾学姐妹两人共同研发的霸姐小型介入式人工心脏NyokAssist 顺利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设备”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此认定的妹花介入式人工心脏。对于这对来自台湾的州想学霸姐妹来说,在苏州生活、事成创业,心就是台青这么心想事成。
祖籍江苏盐城的话融合台徐博翎与徐嘉颢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曾经是湾学台湾的“高考”状元,母亲是霸姐中文教师。姐妹俩继承了长辈的妹花学习基因,姐姐徐博翎是州想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双料博士,妹妹徐嘉颢也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徐博翎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父亲就开始在大陆投资。自初中起,姐妹俩会利用假期到父亲的工厂帮忙摆弄电路板、焊接电子元件、画设计图、写代码等。这段经历为之后徐博翎在大陆创业埋下了种子。她笑言,“父亲认为大陆有着广阔的机遇,一直鼓励我们到大陆发展,我创业的第一笔资金就是他支持的。妹妹嘉颢本来在台湾工作,也被父亲劝到苏州和我一起创业。”
2013年,为了方便照顾已定居大陆的父母,徐博翎受聘全职担任苏州大学教授、人工器官研究所副所长,从事人工心脏系统设计及生机电系统生理学研究。2017年,徐博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苏州创立了心擎医疗,“希望能开发出国内第一、超越国际水平的中短期体外人工心脏产品,更好地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2020年,徐嘉颢也来到苏州,为徐博翎的事业再添助力。
纵然姐妹俩聪慧过人,创业之路也依旧艰辛。小型介入式人工心脏的研发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要展开挑战,质疑声、压力自各方而来。徐博翎回忆,“我们提出要研发这个产品时,在报告上画了一条龙。我们要做的东西就像龙一样,大家都听说过,但谁都没见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但我们坚信,如果真把龙做出来了,一定是一件非常激动的事。”
就这样,姐妹俩各自负责一个条线开始没日没夜地攻关。外向而富有闯劲的姐姐,内敛而谨慎认真的妹妹,两人之间形成了绝佳的平衡,有各自较劲、有互帮互助,也有遇到挫折时的互相调侃、打气。
今年8月的一天,凌晨五点,徐嘉颢被姐姐的电话吵醒,一向积极乐观的徐博翎哭着告诉她,两人共同研发的小型介入式人工心脏刚刚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我当时很惊讶,因为平时不太会听见姐姐哭成那样,父母都以为她出了什么事。但我能体会她的心情,我们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认可。”
谈及自己的成功,徐博翎认为,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大陆的惠及台胞政策功不可没。她说:“大陆为鼓励台青创业,推出了一系列激励举措。因为对台胞的同等待遇,大陆的人才政策、科技成果奖励,我们也一样能享受到。更重要的是,台办等部门会及时为我们解读新政策、协助进行申报,为我们在大陆创业、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研发之中。”
如今,心擎医疗的三款人工心脏已开展临床应用,其中第一款产品完成了临床试验,正在接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评,预计很快能进入国内市场。不久前,公司获评2023苏州高新区重点创新团队,姐妹俩也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的“青年海归菁英100人”、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榜单。
除了事业上蒸蒸日上,整个大家族也全部定居在苏州,大家其乐融融。徐嘉颢表示:“以前我在台湾从事的是相对固定的工作,来到大陆和姐姐创业后,虽然艰难,但能不断接触到新的东西、持续地挑战自我的极限,还有全家人陪在身边,感觉很开心。就是上司一直在身边,有时假日想偷懒,都会被姐姐老板抓着一起加班。”抱怨归抱怨,新的一年,这对台湾的学霸姐妹又将携手迈上新的征程。(完)
相关文章
- 【光明论坛】作者:张月昕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延迟。”在山东青岛,农技人员奔波在田间地头推广新型地膜和配套技术,一垄垄土豆穿上“环保新衣”;在河南滑县,植保无人2025-05-12
- 为综合治理城区水环境,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根据年度城建计划和《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安排,1月6日以来,我市启动了沙墩河、香店河部分河道清淤工程。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完成开挖方量8.92025-05-12
- 本报上海讯记者葛立洲)1月25日,中国马拉松年度盛典在上海星河湾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日照报业传媒集团与日照国际马拉松承办单位上海方由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在会议现场签订了日照国际马拉松赛事宣传和市场开2025-05-12
- 自从我市开始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后,实惠的“3元一票制”让不少市民交口称赞,但在称赞优惠票价的同时,也有市民遇到了一些关于城乡公交末班收工早以及乘车排队时间较长等问题和疑惑。城乡公交末班车收工早1月172025-05-12
台青余岱霖:在北京郊区打造“开心农场”(台湾新农人扎根大陆⑨)
早上6点起床,坐地铁去离家30公里的公司上班,下午回到北京海淀郊区,在大棚里悉心培育水果和蔬菜,傍晚采摘并打包发货——这是来自台湾的“斜杠青年”余岱霖的日常。从小生长在台北都市,余岱霖没有农村生活经验2025-05-12- 1月22日,我市举行仪式欢迎徐浩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归来。徐浩睿成为全国第6914例、山东省第590例,我市第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市水利系统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2025-05-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