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药、银行、互联网、汽车及房地产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年医履责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行互行业公共卫生挑战的联网增加,医药行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汽车企业角色。医药企业不仅面临着提供高质量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及房传统责任,还需要应对包括合规管理建设、地产读公共卫生参与、责任降低环境影响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一系列新的榜解挑战。
整体来看,年医2023年医药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有所提升。行互行业调研显示,联网2023年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67.3分,汽车企业较2022年提升6.2分;其中达到60分以上的及房企业有40家,较2022年增加12家。地产读
医药研发迎来快速增长
医药行业的责任进步与创新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新药研发领域,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更是关乎人类健康的重大议题。据国际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的《2024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回顾白皮书》显示,从2019年开始,中国医药研发在过去五年增幅高达200.9%;目前中国已成为第二大新药开发国家,研发管线规模占全球总规模的份额已增至26.7%。
2023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研发与创新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开放式创新等方式,加快新药上市速度,降低治疗成本,使更多患者受益。
研发投入方面,在调研的50家企业中,有42家企业较上一年增加了研发费用。如迈瑞医疗,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了37.79亿元,同比增长18.43%,占营收比重达10.82%。多家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研发实践,不断优化医药产品结构。如复星医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和深度孵化等方式,打造了一套开放式创新模式,2023年在研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项目超过70项。
注重绿色供应链建设,范围三排放需关注
供应链的质量、韧性和可持续性对医药行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中国医药企业持续降低采购风险,提升管理运营效率,与供应商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稳步增长、风险可控、绿色转型和落实负责任采购。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加深,医药行业持续重视其运营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比如实施绿色化学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废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等,降低了对环境的负担。同时,医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也开始展现了其对环境的关怀。在50家调研企业中,43家企业进行了绿色供应链方面的建设,多家企业的绿色行动不再停留在对供应商低碳环保鼓励方面,而是落实到具体的采购制度中。如江中药业,制定了“固链补链强链”工作规划,并在采购招标中纳入ESG相关评定内容,在招标项目中对绿色、节能、环保、社会责任、公益活动等指标设置了评分项。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医药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体现了企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但在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透明度还有待提升。在50家调研企业中,仅有7家企业披露了范围三的碳排放数据。医药企业需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来提升自身的环境责任和影响力,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
合规管理向实质化迈进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合规不再是医药企业的可选之举,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2024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分两批曝光了51家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的失信医药企业,这些企业涉及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集中采购秩序和行贿等失信行为。医药反腐合规建设成为当下行业的重要社会责任议题。
2023年,调研医药企业持续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与2022年相比,2023年披露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合规培训等指标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企业合规管理的重点也从制度和规则本身,开始转向通过制度和规则的执行,推动业务合规的有效落地。如华润三九在合规管理上推行“管业务必须管合规”的要求,并借助数字化工具搭建合规平台提升内控效率,通过体系化宣贯教育提升员工合规风险识别能力和遵规守规意识。
医药行业是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领域,其社会责任实践直接关系到公共健康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医药企业的期待不断提高,医药企业需持续扩大其责任边界,一方面,加强合规建设,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融入社会责任的理念;另一方面,积极投资于社区健康项目,通过提供教育和资源来增强公众的疾病预防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确保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健康需求。
银行:绿色金融创新提速,普惠金融维持高增长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地落细“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出具体举措。
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植并依赖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对“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的形势,银行业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上仍保持“稳中求进”。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55.2分(百分制),较上年有小幅提升。其中达到70分以上的企业有8家,较上年增加2家。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速,数量与质量并举
2024年4月,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
(责任编辑:健康)
-
电影《花样年华》2000)的片尾,原本停留在1966年。苏丽珍回到1960年代初租住的公寓看望房东孙太太,问起隔壁顾先生家住着谁,想起往事,掉了眼泪。周慕云也在这一年从新加坡回到香港,看望原房东顾先生 ...[详细]
-
东南网6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杨鸿杏) 近日,厦门启动首届人才服务月活动,并发布了“群鹭兴厦”人才矩阵政策。针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厦门将实施“金鹭领 ...[详细]
-
东南网2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通讯员 齐铭)厦门全市中小学将于2月17日开学,部分学校2月16日返校注册。昨日,厦门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根据以往开学日交通大数据和近期道路交通运行情况综合分析 ...[详细]
-
2020厦门工博会7月举行 厦门国际水展将首次亮相东南网6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昨日,记者从国贸会展集团获悉,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工业展——2020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4 ...[详细]
-
4月12日,郑州不少路段树木倾倒。李超庆 中新社 视觉中国 图从刮大风的第二天开始,从事蔬菜大棚塑料膜生意的张华民,便陆续接到河南、河北等省的订单,紧急订购塑料膜,要求尽快发货。他自己的地里也建有温室 ...[详细]
-
厦门要打造“中国生命科技之城” 胡昌升: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东南网6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加快建设“中国生命科技之城&rdq ...[详细]
-
东南网2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通讯员 厦公宣)昨日,福建省第三十次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励慰问座谈会在厦门市召开,向厦门4位获评“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勇士致以崇高敬 ...[详细]
-
厦门日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林媛 陈锋)昨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医务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通过义诊和无偿献血来迎接新院区的启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是省市重点项目,202 ...[详细]
-
已故美国汉学家、政治学家白鲁恂曾指出,19世纪末的中国,受困于自身的积贫积弱,不得不接受了当时欧洲的规范。但他同时提出疑问,当中国摆脱贫弱、重回富强,届时将会怎样?在2010年首次出版的《大国雄心:一 ...[详细]
-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玉榕 实习生 李盼)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厦门街头与景点依然可见不少外地牌照车辆。这些游客在鹭岛经历了哪些暖心瞬间?又收获了怎样的独特体验?记者实地走访,带您了解他们的厦门故事。边游边 ...[详细]